电脑选型(五)——硬盘
电脑选型(五)——硬盘
前言:
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存储设备,具有掉电可存储及存储空间大的特点,通常以GB和TB来描述其容量。家用电脑离不开对硬盘的需求。
1 初识硬盘
最为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硬盘具有价格低存储空间大的特点。描述硬盘性能可以从容量、转速、访问时间、缓存,接口。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硬盘,SSD(固态硬盘)和HDD(机械硬盘)。固态硬盘相对于机械硬盘来说读写速度快得多,但是价格相对也较贵。
目前主流的硬盘厂商有希捷、三星、易拓、西部数据、东芝。为了更好的质量和售后建议首选大厂购买。
2 容量
目前硬盘产商通常用1G = 1000MB来计算硬盘容量,所以通常实际够得的硬盘容量小于标称容量。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或音视频文件占用越来越大的空间,人们对硬盘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上TB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不考虑价格,硬盘容量当然是越大越好。
综合考虑大容量、读写速度、价格因素,推荐选择双硬盘方案。即选择一块容量较小的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存放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用一块容量较大的机械硬盘存放其他文件资源。一般用户建议选择256GB的固态硬盘加1TB的机械硬盘。
3 转速
硬盘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越快,相对的硬盘传输速度也就越快。硬盘转速单位为RPM,表示转/分钟。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过高的转速会带来更高的温升、电机主轴的磨损、更大的噪音、更高的功耗。
对于机械硬盘,台式机常见的硬盘转速是7200Rpm,笔记本综合考虑了价格和功耗因素后常见的营安排呢转速是5400Rpm。在存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转速越高硬盘读写速度也就越快。固态硬盘不会转动,没有转速的说法,目前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达到500MB/s已经很常见了。
4 访问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指磁头从其实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再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它体现的是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 + 平均等待时间。总之,访问时间越短越好。
5 缓存
硬盘太缓存的设计,起初是因为机械硬盘和内存速度差异过大,为了提高效率防止CPU过多等待,将要读取的数据暂存在速度较快的硬盘缓存中。对于机械硬盘来说缓存当然是越大越好,但价格也相应提高。现在常见的机械硬盘缓存大小是64MB。而对于速度较快的固态硬盘来说,由于其本身的读写速度已经较快,在一些低端入门级的产品中厂商省去了缓存的设计,更高端的产品中会使用DRAM作为固态硬盘的缓存。
6 接口
硬盘接口是硬盘和主板之间的连接部件,它决定了传输的协议和传输速率,它也影响着电脑的性能。
目前常见的硬盘接口有SATA、mSATA、M.2、PCI-E。
6.1 SATA接口
SATA接口采用串行连接方式,它具备较强的纠错能力,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支持热插拔。它淘汰了老旧的IDE接口。SATA接口目前已经发展出v1.0、v2.0、v3.0版本,随着版本升级,性能越好,传输速率越高。SATA接口是向下兼容的,但性能的发挥也需要主板的配套主持。
我们在使用SATA SSS的时候,如果主板支持,可以在主板设置中开启AHCI模式,开启AHCI模式后能够大幅缩短SSD无用的寻道次数和缩短数据查找时间,性能可提高约30%。
6.2 mSATA接口
mSATA是迷你版的SATA接口,外型和针脚排布与mini PCI-E完全相同,但针脚的信号定义不同,因此不兼容。由于其尺寸较小,因此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中。
6.3 M.2接口
M.2接口是Intel推出一种替代mSATA接口的新规范,具有更小的尺寸规格和传输性能。M.2接口使用的协议有两种,一种是SATA AHCI协议,全称为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数据为串行传输,与普通的SATA接口固态硬盘性能没有太大差异。另一种是全新NVMe协议,可以供固态硬盘超过3000MB/s以上的传输性能。具有低延时和并行性,可充分发挥出SSD的告诉性能。这两种也是目前固态硬盘的主流传输协议。
6.4 PCI-E接口
PCI-E接口硬盘主要用于高端固态硬盘产品中,目前支持PCI-E v4.0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可以轻松达到5000MB/s,适合企业级和发烧友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