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请避免争论
工作中请避免争论
前言:
这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失眠了,自从到现在这家公司后经常失眠。闭上眼便想到白天工作上的历历委屈,近几个月在对亲情和爱情上的冷淡,情绪一时喷涌狂热,想要呐喊和反抗;一时寒彻退缩,想要放弃和逃离。辗转反侧与其担忧抗拒,不如欣然迎合。没关系,即使明天要上班,我也有话想要对自己说。
1 何必辩驳,请让他“赢”
让别人“赢”,不是想表达一种超然无所谓的洒脱,也不是想赞扬心胸宽广包容的优秀品质,而是让“放过”自己的情绪和脑力,避免制造一种冲突的沟通气氛。工作中难免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谁对谁错多数时候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重要。我们总是着急让别人接受和认同自己的观点,即使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面红耳赤的对方当然会设法挑出你的观点错误处甚至语言表达上的失误,于是你又继续反击并将观点说得更加绝对,期望通过使用“一定”、“肯定”、“必须”等词汇加强观点说服力,而越是说得太绝对对方就越不信任,于是一场更激烈的辩论开始了,最终谁也没有真正服谁,只不过在旁人面前演出了一场“好戏”罢了,甚至还开启了一场长期战争,在未来的工作中双方时不时就想要证明对方不行,而自己更“懂”,这是成年人的”游戏“。
在一些无谓的辩论中我们都能得到什么呢?增长了技术知识还是增长了口语表达能力?实事上获得的只是不悦的情绪和烦恼罢了。
2 尝试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通常难以做到客观换位思考。我们需要承认思考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对错,也就是说争论双方站在自己的思考角度可能都是对的,结论就在于拍板时更注重哪个角度。技术人员往往只能站在技术角度,评估技术的难度和开发周期,而产品主要思考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力。所以产品通常见到竞品具有某些优势,就会想到也要提升竞争力,而研发人员则会苦于要开发出所有竞品优点的过多需求(就像中国要和日本比素质,和英国比浪漫,和美国比科技,和德国比质量等),所以矛盾就产生了。越是看上去无理的需求,你就越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才能看清需求提出者的目的和思维方式。我并不是说对于一些无理的需求也要尽可能满足,而是说对于同意和反对的观点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立场和角度,不要急于表达,尽可能给自己留后路。
3 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当自己观点被别人轻视甚至轻易全盘否定时,难免引起不悦情绪,争论双方情绪化的争论会使得理性化的思考开始侧向感性化,表现为观点的表达更加“绝对化”,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听众的不信任度。
冷静的观点给人深思熟虑的映像,冲动给人鲁莽的映像,成年人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易怒易悲让人认为是不可靠和缺乏掌控力的。当你发表观点时请确保你是冷静的,当你不够冷静时请先不要急于发表观点。
4 提醒自己
做为程序员,最难交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自从当上主管后和领导同事的交流变得频繁,主动或被动的需要你发表更多的观点,不善于交流和控制情绪使得自己承受过多的心里压力,我需要学会沟通和调节情绪,这样才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