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D激光接收器介绍
SPAD激光接收器介绍
前言:
本篇文章对SPAD激光接收器进行介绍。
1 什么是SPAD
SPAD,全称为Single Photon Avalanche Diode(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件,能够在非常低的光照水平下检测单个光子。SPAD在工作时,当一个光子被探测器吸收后,能够触发一个雪崩效应,产生一个可以被检测到的电信号。
基本结构如下。

2 SPAD的工作原理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是单光子成像的关键核心器件,其本质为一个工作在反向偏压下的PN结,且工作电压高于击穿电压,处于盖格模式,I-V特性曲线如图1(a)所示,反偏PN结能带结构及电子-空穴对输运过程如图1(b)所示。其基本原理为:当耗尽区(倍增区)没有自由载流子并且反向偏压达到雪崩击穿要求的数值时,SPAD将处于稳态,器件耗尽区中会形成很强的电场,但是没有自由载流子发生电离,待入射光产生的光生载流子注入至耗尽区,在雪崩倍增效应下连续碰撞电离后产生雪崩信号。SPAD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增益的特点。

3 SPAD工作步骤
- 光电效应 : 当一个光子入射到SPAD上时,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它能够在SPAD的耗尽区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
- 雪崩倍增 : 耗尽区具有高电场强度,新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并与晶格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这个过程称为雪崩倍增效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载流子。
- 击穿与触发 : SPAD工作在高于雪崩击穿电压的反向偏压下。当光子引发雪崩效应时,如果反向偏压足够高,SPAD将进入盖革模式,此时的增益理论上是无穷大,即单个光子就能使SPAD产生饱和的光电流。
- 淬灭与恢复 : 雪崩一旦发生,SPAD需要迅速回到其原始状态以检测下一个光子。这个过程称为淬灭。通常,通过与一个大电阻串联来实现,雪崩电流流过这个电阻时,SPAD两端的电压降低,从而抑制雪崩。然后,通过电路使SPAD恢复到初始状态,以便再次检测光子。
4 PD, APD, SPAD对比
| 特性 | SPAD | APD | PD |
|---|---|---|---|
| 中文全称 |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 | 雪崩光电二极管 | 光电二极管 |
| 工作模式 | 盖革模式 | 线性模式 | 光电导模式 |
| 工作原理 | 工作电压高于雪崩击穿电压,进入盖革模式。一个入射光子即可触发自持的雪崩倍增效应,输出一个确定的电脉冲。 | 工作电压略低于雪崩击穿电压,进入线性模式。光生载流子发生雪崩倍增,输出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 在反向偏压下,入射光子在PN结耗尽层内产生电子-空穴对,形成与光强成正比的微弱光电流。 |
| 偏置电压 | 远高于击穿电压 | 略低于击穿电压 | 低于击穿电压(通常0V或较低反偏压) |
| 灵敏度 | 极高(单光子级别) | 高(具有内部增益) | 低(无内部增益) |
| 检测能力 | 离散的光子事件 | 连续的光强度 | 连续的光强度 |
| 输出信号 | 数字脉冲 | 模拟电流 | 模拟电流 |
| 增益 | 极高(例如 10⁵ - 10⁶),但输出饱和 | 中等(例如 10 - 1000倍) | 无增益(增益=1) |
| 优势 | 单光子灵敏度、精确光子计时、易于集成大规模阵列 | 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技术成熟 | 结构简单、线性度好、成本低、响应快、噪声低 |
| 劣势 | 有“死时间”、需要淬灭电路、工艺复杂 | 需要稳定的高压偏置、增益对温度和电压敏感 | 无内部放大,后续电路要求高,难以探测微弱信号 |
| 主要应用 | dToF激光雷达、量子通信、荧光寿命成像、低光成像 | iToF激光雷达、光纤通信、测距仪 | 光通信、亮度感应、激光测距(短距)、条码扫描 |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OnlyCalm's Blog!
评论
ValineGitalk




